| 民国西安易俗社秦腔媒介传播考述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李有军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西北大学 文学院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: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为由陕西近代知识分子主导,陕西军政、教育、文化各界共同发起创建的秦腔改良剧社,西安易俗社一经出现便引发了民国初期秦腔剧坛的新变。与传统秦腔班主制不同,易俗社全新的生产运行体制和模式在省内外催生了大批秦腔新兴班社,剧社新编经典秦腔剧目被省内外戏曲班社广泛移植;剧社“毕业”学员和因故脱离剧社的演员流动于西北五省,成为各大秦腔班社的“台柱子”;尤其民国中后期,易俗社组织最佳演出阵容前往汉口办分社和二进北平,更将西北地方剧种秦腔的传播推向民国剧坛中心区域。易俗社全新的艺术生产范型形成的秦腔传播效应,无疑对20世纪上半叶秦腔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关键词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安易俗社;秦腔传播;剧目移植;演员流动;省外巡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发表年限:  2018年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发表期号:  第5期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